健康教育
這件事是骨質疏松的危險因素,很多人根本不知道!
人體的骨量在青年時期達到峰值,30-35歲后開始緩慢流失,減少到一定程度后將處于“低骨量”(又稱骨量減少)的狀態(tài),如果不加以干預,有可能發(fā)展為骨質疏松癥,面臨骨折風險。 據中國骨質疏松癥流行病學調查數據顯示,我國40歲及以上人群低骨量的流行率為40.9%,60歲及以上人群低骨量的流行率達到47.5%。體重過低或過高是骨質疏松癥的危險因素,而低骨量是逆轉骨量流失、降低骨質疏松癥患病風險的“黃金窗口期”,可通過“強健骨骼三步走”策略,做好體重管理、堅持有利于骨健康的生活方式,構筑起健康骨骼的第一道防線。
一、第一步:科學評估
1.測算您的BMI:用體重(千克) ÷ 身高(米)2,18歲-64歲成年人應將BMI維持在18.5-23.9的健康范圍內。 2.關注體重變化:老年人體重不應過輕,65-79歲老年人BMI控制在20.0-26.9,80歲及以上老年人BMI控制在22.0-26.9,無特殊原因的體重顯著下降是健康警示信號。 3.定期進行骨密度檢測:建議40歲以上,以及有骨質疏松癥家族史、體重過輕等危險因素的年輕人定期檢測骨密度,在社區(qū)或體檢機構使用超聲骨密度儀、前臂雙能X線吸收儀、定量CT等進行骨密度篩查,篩查有風險的人群盡快前往醫(yī)院使用雙能X線吸收儀(DXA)檢測骨密度,盡早識別低骨量。
二、第二步:營養(yǎng)加固
1.足量鈣攝入:每天保證攝入300-500毫升奶制品(牛奶、酸奶)、多吃豆制品、深綠色蔬菜。 2.補充維生素D:多進行戶外活動,曬太陽(每日15-30分鐘),食用富含脂肪的魚類和蛋黃。 3.優(yōu)質蛋白質:保證魚、禽、蛋、瘦肉和豆類的充足攝入。
三、第三步:有效運動
1.規(guī)律進行體育鍛煉,減少靜坐,每周至少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身體活動,老年人如難以達到,也應盡可能地增加力所能及的身體活動。 2.通過有氧運動如跑步、健步走、游泳、跳舞、騎自行車等,有效刺激骨量增長。 3.通過肌肉力量訓練,如使用彈力帶、啞鈴或進行深蹲、俯臥撐等一些阻抗力量訓練,增強肌肉力量,更好地保護骨骼。/健康科普
陜公網安備61080002000215號